研发平台伴我行——我的平台,我的精彩
    “除了美国的,其他的如欧洲、非洲、澳洲的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吗?”
    “模型最好能查到原始数据,要一直追下去,知道不?”
    “结构性能、抗滑性能以及评价指标方面的资料呢?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面对导师那闪电般的发问,我那迟钝的头脑早已变得麻木不堪,只能十万个不情愿地低声应答并机械而习惯地点着头——尽管心里明明知道这就犹如大海捞针,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,要知道,我已经搜找了各大权威数据库,结果却那么的令人气馁。
    正当我六神无主,耷拉着脑袋等待着命运宣判的时候,同济大学图书馆网站主页上那闪烁的“文献传递”一栏,像超级磁铁一般将我的眼球给吸引过去了,第一感觉告诉我,也许境况会因此而开始改变……
    于是,2008年4月23日,我以姓名中文拼音“chenfuqiang”进行了注册,但等待了很久仍然没有得到确认,而导师交待的任务马上就“火烧眉毛”了。无奈之下,我只得询问学校图书馆文献传递的老师,她说一般很快就可以的,她申请时就很快获得了通过。怀着一颗失落的心,在老师的建议下,我打算再试一次。
    2008年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,与往年不一样,从今年开始执行新的休假制度——只有三天假期,而节后就要再向虎山行。因此,本该尽情玩耍的黄金时光,却有一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那早就疲惫的身心,让我的假期蒙上了阴霾的色彩,与身边人欢乐的笑脸、洒脱的身影以及轻松自如的谈吐,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,形成了鲜明的对照,越发觉得世界末日似乎已经提前出现在我的面前,半年多艰辛的心路历程也沥沥呈现眼前……
    2007年11月7日,这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。正是在这一天,导师给了我一项任务,要我查找美国各州关于某研究课题的资料,并写一篇综述。在经过半年多的煎熬,能够采取的手段和方法都派上了,可是查到的资料尽管不少,但有用的不多,无用的倒是一大堆。每次去向导师汇报,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,要知道,并不是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占为己有的,多少个死寂般的漫漫长夜,时常会犹如“午夜凶铃”般从噩梦中惊醒,这种情形在第二天要去见导师时显得尤其突出。用“夜不能寝,食不甘味”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,也一点都不夸张。而这种情形也只有在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出现过,但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次来得严重,因为我快要被重担压得无法呼吸了。我曾想到过退却和放弃,但是,既然高考都能熬过来,千军万马争闯独木桥都无所畏惧,为什么这次却要畏缩退却呢?不能放弃,我一定行的,就当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吧。
    说干就干,在08年青年节这一天,我怀着碰碰运气的心态,根据图书馆提供的网址,到研发平台以一个吉利的“给你幸福快乐生活”的英文名“happylife2u”再次进行了注册,果然这个吉利的注册名带来了好运气,在其后的一天内,接到了来自研发平台的电话确认,在电话确认结束之后,我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,顿时感觉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一样,满怀信心,轻松而踏实。于是在5月6日上午发出了第一个文献传递请求,我清楚地记得该ID号为12348,15分钟之后服务请求就已完成。不但找到了我期待已久的文献,而且还是闪电般的速度,这是出乎我的预料的,我很是喜出望外,一下子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。随后两天我相继发出了另外几个文献传递请求,大部分都找到了,真是谢天谢地,尽管有部分没找到,但基本上给了我莫大的帮助。如果说博士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就像建造一座大厦,那么这几篇重要的文献,就好比为我搭建起了大厦的框架,剩下的则是添砖加瓦,正是这几篇文献,让我的思路顿时清晰明朗起来,不再感觉到这样的一个文献查阅任务是那么的艰难,甚至遥不可及和高不可攀。诚然,有了这样几篇重要文献,我心里踏实了许多,晚上睡觉也不至于回想起尚未完成的任务而突然半夜惊醒。要知道,我不是“现上轿,现扎耳朵眼”的临时抱佛脚的人,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,希望把事情彻头彻尾、不折不扣且快速地完成。
    终于,经过了四次大摆阔斧的修改和一次完善性调整后,事不过六,在11月11日上交了完美的答卷,这一次,没有了导师的叹息,也没有导师那近似习惯式的摇头,只有老师满带笑容的半开玩笑:“是不是想要100分?” 至此,开题报告这块折腾了我一年零4天的烫手山芋终于被我生吞活剥了,一颗千疮百孔而又疲惫不堪的心终于恢复了往昔旺盛的生命力——原来巨大压力过后的轻松才是最为精彩迷人的,简直令人神往!
    现在,刚刚结束博士论文开题任务的我,将开始人生中的另一次重大挑战——博士论文写作,即使深深清楚其中荆棘铺满路,但其间也必然鲜花载满道,我相信,有上海研发平台的强大支持,以及同济大学雄厚的软硬件支撑,一定会为我的漫漫求索路上增添美妙的画卷,使我能满怀信心勇往直前,创造更多的精彩!